提起無人機,你想到的或許是風景區酷炫的航拍,農田上大規模的藥物噴灑,夜晚炫技的燈光秀。但你或許想不到,正如飛機需要機場一樣,無人機也有自己的“機場”。它不僅可用來停放無人機,還讓無人機在能源基礎設施、交通管理、應急安防領域全自動巡檢、巡邏。
工業無人機市場大爆發,帶動了“無人機場”這片后端市場迅速起步。復亞智能作為2018年成立的廠商,盡管不到3歲,卻已創下了亮眼的成績,成為這個領域的資深選手。
“上海最具投資潛力50佳創業企業”、“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”、“2020中國無人系統大會‘新銳品牌獎’”、“英偉達初創企業展示最終展示特等獎”、“華為開發者大賽昇騰AI初創大賽決賽金獎”等榮譽,是復亞智能交給市場的答卷。其創始人曹亞兵,亦獲得過“2018上海杰出創業青年”、“上海市青年創業英才”、上海智慧城市建設“智慧工匠”等殊榮。
近日,億歐EqualOcean專訪了復亞智能創始人曹亞兵,試圖探討:“無人機場”的生意有多大?未來將如何發展?
無人機帶動“無人機場”需求
與很多創業公司不同,復亞智能是帶著初代產品成立的。
左一為復亞智能初代產品
在上一次創業的過程中,曹亞兵及其團隊偶然了解到海事領域客戶在水域無人機方面的需求,他們迫切希望市場能提供無人機遠程自動飛行服務,以節省現場人員配置成本。
經過一番詳細的市場調研,本身作為航模愛好者的曹亞兵覺得這是個好機會,便重新招兵買馬、謀求轉型。2年后,復亞智能正式誕生。
在產品和團隊基礎上,復亞智能年僅2歲多,發展扶搖直上,正向億元訂單發起沖擊,預計之后兩年每年增長1倍以上。
事后證明,曹亞兵當年看重的無人機自動化系統領域,是一片待挖掘的巨大藍海。
早在2017年,國家工信部相關文件就指出,2018-2020這三年內,國家要重點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發展智能無人機、智能網聯汽車等八大人工智能產品。在無人機方面,注重其在電力巡線、工業巡檢、安全巡邏、應急救援等重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。
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推動下,工業無人機市場發展速度亮眼。截至2019年底,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達152億元,較去年增長18%。其中,獲得民用無人機經營許可的企業達7149家,同比增長76.56%;全行業實名登記無人機共39.2萬架,同比增長37.5%。
無人機在快速發展,“無人機場”的市場需求同樣旺盛。愈來愈多的廠商注意到了這片藍海的巨大潛力而加速入場,2019年,無人機場服務廠商新增近十家。
曹亞兵向億歐EqualOcean分享了很多對無人機自動化市場的見解:
“在巡檢、巡邏等場景下,盡管傳統無人機已經應用多年,但始終無法擺脫專業飛手現場放飛的困擾。”曹亞兵介紹道,“很多政企客戶并不熱衷于自己操控無人機,作為消費偶爾玩一下還可以,作為生產力工具,就需要耗時耗力培養專業飛手?!?/p>
例如在山區、沙漠等電網場景中,人工巡檢往往意味著2-3個專業飛手小組,每天通勤幾十千米、耗費三四個小時,在沒有道路、信號不好的環境中艱苦作業,還要嚴防山區安全事故。如此低效的工作方式給行業客戶帶來了不少困擾。
有了自動飛行系統,這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。遠程作業下,無人機自動完成起降、巡檢、電池更換及充電等多任務,在省去人工干涉后,很多場景系統效率提升了5倍不止。
千億市場待打開
那么,提高無人機效率的“無人機場”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呢?
有機構測算,在電網場景中,全國電網鋪設范圍770萬平方公里,如果只考慮220kv以上的主網,無人機自動飛行系統市場空間將超390億。
在交通場景中,國內公路總長度501萬公里,如果只考慮高速、省道高等級公路鋪設無人機飛行系統,市場超過220億。
其他場景諸如石油管道巡檢、水利海事巡檢等,市場空間均是百億級別。
總體來看,20多個自動飛行系統主要應用場景累加市場規模將逾千億。再算上智慧城市社區、園區、大樓等潛在場景,規模合計將超2500億。
作為目前行業的佼佼者,復亞智能已經在電網領域、智慧城市場景部署了近三十個省份。以復亞智能近億元營收規模衡量,現實應用才剛剛開始。
在整個市場,真正和復亞智能同賽道競爭的,也不過寥寥幾家。
相較于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,參與者們還有很大的空間待開拓。
那么,下一步怎么走?何時方能迎來市場快速爆發?
讓無人機深耕行業
一架成熟的無人機要做到自動飛行,涉及到三方面技術:
首先是“現場自動化”,讓人員不再“親力親為”,無人機場、自動充換電、飛行路徑設置是必須。這一階段的無人機能自動存放、升降,能探測起飛條件,能進行電池更換/充電,同時也是控制、傳遞、處理的邊緣計算設備。
第二步是“飛行自動化”,讓機器學會自動作業,這需要無人機在復雜環境下自行做出最優解。高級的飛行算法、高精度的識別,決定了機器的聰明程度。“比如同樣巡檢一個電塔,人工操作耗費10分鐘,機器要能耗費5分鐘,作業效率就提高了一倍?!辈軄啽忉尩?。
第三步是“分析處理自動化”,讓裝載了視覺算法、深度學習算法的無人機系統自動分析巡檢結果,上報缺陷故障。例如,分析電塔上零部件運作情況,需要高精度的圖像識別技術支持;識別非法停車、占用應急車道等智慧交通系統關鍵信息,需要識別類智能視頻分析技術。
當前,做到“現場自動化”已是不難,難的是“飛行自動化”和“分析處理自動化”。
“坦白來說,復亞智能的無人機作業效率,還沒能顯著高于人力?!辈軄啽寡浴榇?,復亞智能的團隊正努力改進算法,往“邊飛邊拍”、“實時建?!钡姆较蚺ΑH裟芄澕s懸停時間、根據環境變化動態調整路線,無人機效率將翻倍。
而在“識別分析”這一步,無人機系統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。相比于人臉識別99%以上的高精度,無人機不足80%的精度相形見絀。“目前的識別率還不足以支持產品大規模應用,”曹亞兵說,“但現場自動化和飛行自動化是客戶的燃眉之急。解決了這兩大剛需后,識別精度可以在應用中持續改進持續更新。”
以復亞智能為蘭州交警提供全自動飛行系統為例,復亞的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專業飛手交警數量缺口大的問題,通過對高速公路路況及時巡邏、4K高清視頻低時延實時動態回傳,輔助交警維護治安,保證一線人員安全。
(圖:復亞智能行業解決方案)
放眼整個行業,正如谷歌研發總監Peter Norvig所說:“我們沒有更好的算法,只是有更多的數據?!睌祿缤V山,是AI界永恒的競爭力。擁有“大量數據+普通模型”,要比“少量數據+高級模型”競爭壁壘更強。身處行業早期,數據采集豐富度將直接決定飛行系統企業能走多遠。
“算法的改進空間將越來越小,我們90%以上的工作重心是在積累數據上。”曹亞兵亦如是理解。
“數據采集越多,算法越準確,業務量越大,這是一個正相關循環。”
在應用方面,復亞智能已然領先行業。
截至2020年3月,復亞智能部署了近百個項目,重點跟進項目50多個,儲備意向客戶超200家。在能源、交通、安防、水利等各行業,都有復亞飛行系統的身影。根據市場調研和用戶反饋,當前復亞智能市占率達25%,積累了大量應用數據。
在千億級無人機自動飛行市場,應用與數據之間滾雪球式的正循環,正在復亞智能身上加速發生。在行業建立的先發優勢,正幫助復亞智能全速前進。
免費預約演示
添加官方客服
我們的工作時間是工作日9:00~17:30
期待與您溝通并提供您所需的支持或方案,謝謝!
掃碼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