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紹興日報發文報道“越城建成全省首個無人機縣域自動巡河系統,平均處理周期縮短15天”,講述紹興縱深推進無人機智慧化巡河模式。3年多來,當地水利業務與復亞智能無人機深度結合,從掃除監管盲區實現95%以上水域監管覆蓋,到打通“水域監管一件事”平臺實現業務閉環,再到AI自動識別精準度提升實現管理再升級,智慧監管水平與系統能力階段性不斷提升,切實提升巡河效果,有效落實河長制。
■記者 吳可蒙
本文來源:紹興日報
近三年來,越城區積極探索智慧巡河新模式,強化數字賦能,建成了浙江省首個無人機縣域自動巡河系統,改變了傳統的河湖管護方式,實現了河長與“電子河長”共同巡河。有了“電子河長”的加入,巡河成效如何?據了解,今年前兩個月,“電子河長”巡查河道1183條次,發現問題42個,并且通過多跨協同監管體系閉環處理,整改率100%,平均處理周期縮短15天。
“電子河長”精準識別問題
近日,在越城區農水局一間數智信息管理辦公室里,通過復亞智能無人機巡河系統,工作人員發現鑒湖街黃城溇河道里有水草堵塞。該人員立即把問題傳送到“水域監管一件事”平臺,并派發給屬地街道。第二天,管理人員就進行了清理,并上傳清理成果。
“有了這個無人機巡河系統,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天天巡河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。”該系統運維人員方超說,系統于2021年10月份投入使用,隨著技術不斷升級,系統的功能也不斷完善,現在已經從最初的4.0版本升級到現在的5.5版本。
“而且每條河問題點位的定位經緯度也更加精準。”方超說,今年復亞智能無人機全自動巡河系統與越城區“水域監管一件事”平臺系統打通了,實現了發現問題隨時派單解決,比之前更加高效。”
在方超電腦的系統上,記者看到有9個紅色方塊的無人機機場,按照不同的鎮街分布,覆蓋越城95%以上的水域。方超選出其中一個鎮街,圍繞其中的重要河道劃定了一個飛行路線,啟動飛行之后,電腦里便出現了該河道環境的直播畫面。
在高清鏡頭里,水面漂浮物,岸邊的堆積物、垃圾是否清理,河道是否存在直排污水現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。在飛行的過程種,如發現有異常,比如某點位有垃圾漂浮,復亞智能AI識別系統便會識別到,然后方超在問題區域圈出一個紅色框,截圖上傳到問題反饋平臺,要求地方落實整改,這便是“電子河長”巡河到整改的過程。
原河長隊伍的高效補充
越城區河道水域管理中心副主任俞江說,“電子河長”是對原來的河長隊伍一個強有力的補充。特別是去年,全區開展基層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整治后,對于鎮街、村一級的河長已經不作巡查打卡求,因此巡河工作完全依靠自覺,有些問題并不能及時發現。特別是有些較為狹小的河道,人員走不進去,容易產生盲區,而“電子河長”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。
通過“電子河長”巡查問題,不斷督促屬地單位整改,這兩年越城區的水生態環境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。作為系統的運維方,方超有著最為直觀的感受。他說,無人機在各個鎮街的河道上飛過去,隨時能發現各種問題,比如白色漂浮物、廢棄船只、油污、泥漿等污染河道。像是2022年,一個月最多發現100多起。然后隨著各環節越來越完善,發現的問題逐月逐年下降,現在一個月最多發現問題30起。
“現在古城區的鎮街,如迪蕩、塔山、府山等街道,隔三差五無人機飛過去,河道里已經很難找出問題。我們經常把無人機定位放大去找,現在發現的問題大多集中在河岸邊,河道里水環境保持得比較好”方超說。
據了解,“電子河長”不僅解決了巡河盲區無法覆蓋的問題,還實現水域生態全程精準管控,創新全氣候24小時不間斷無人監控智能平臺,通過已建成的無人機定線巡航、高空鷹眼監控等監測技術,對重點規劃的區域巡航檢查,開發智能AI訓練模型,還能及時規避一些風險。
“比如我們還曾在無人機飛行的過程中,發現有人往河道里偷倒泥漿,或者有些工地的泥漿池滲漏,導致河道變色,像這些問題一經發現我們立刻上報領導,可以馬上制止相關違法行為,最大限度降低對河道的破壞。”方超說。
接下來,技術單位將對該無人機巡河系統進一步完善,AI自動識別的精準度再提升,進一步提高問題 題整改效率。
免費預約演示
添加官方客服
我們的工作時間是工作日9:00~17:30
期待與您溝通并提供您所需的支持或方案,謝謝!
掃碼關注